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今年以来,琅琊区政协以探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商环节为抓手,聚焦“三化”,突出“协商 ”,在一线丰富委员协商实践,让政协制度优势更多催生基层治理效能。
“协商 机制”,推动协商民主运行更顺畅
一本制度、一套流程、一类标准、一张网络、一支队伍,搭建起基层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制度框架。集成创新区政协《工作规章汇编》、闭环式协商流程,从区级政协层面和街道联络组层面,丰富协商层级和内容,在机构设置、人员待遇、工作定位、工作规范上做到“四个落实”,形成了“商什么、谁来商、怎么商、商成啥”和“协商建议清单、责任落实清单、结果反馈清单”等一类标准,规范了政协联络组工作运行。进一步深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在8个街道分设25个界别委员工作室,明确界别召集人,让15个界别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联系服务群众;进一步强化联动与共享,配合市政协委员进社区增组扩面行动,实现基层协商的全覆盖,常态化开展联合调研、联合协商、联合监督,集中优势资源办要事、解难事;进一步优化委员服务管理,做好联络、指导、协调、保障等基础性工作,出台五项工作机制,解决好委员履职积极性不高、活动参与率不高等问题。界别联系群众,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关服务委员,打造了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委员队伍,构筑了三位一体的委员履职网络体系。
“协商 监督”,推动资政建议落实更有效
把协商式民主监督贯穿政协协商全过程,以“办成”为协商目标,推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政协协商建议落地见效。致力于在民生领域监督,将“暖民心行动”部分内容纳入年度调研协商课题及专题议政性民主监督,通过政协调、督,及时发现老年助餐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重点民生实事科学有效实施。致力于界别联动监督,依托“民族宗教”“企业帮扶”等基层特色委员活动点,经常性开展跨界别、跨区域民主监督,大兴调查研究,将界别委员智力密集、专业性强的优势,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或提案民主监督实效。致力于“五微”联动监督,把“微监督”与持续开展的“五微”实践有机结合,将部门办理委员“微建议”纳入综合考核,激发委员多提建议、提好建议,激励部门多听建议、办好建议。致力于民主评议监督,连续7年开展民主评议部门工作,先后对14家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提出了30多条协商性监督意见,经常性组织委员参与检察院司法庭审、劳动仲裁、维稳听证等民主监督活动,助力部门改进工作。
“协商 文化”,推动基层协商味道更浓郁
依托滁州特色文化资源,在打造“十个龙池”为重点的特色协商平台基础上,深度汲取欧阳修文化、王阳明文化、刺史文化及“滁州十二景”等本地文化内涵,持续打造“书香政协”文化品牌,给基层协商刻上文化基因。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政协元素,建设协商亭、协商广场或协商长廊,推动协商文化深入人心。召开欧阳修文化文史座谈会,邀请张祥林、裘新江等本地文史专家,围绕“景欧堂”布展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接下来,区政协将结合“书香政协”建设,进一步整合欧阳修、王阳明、韦应物等本地文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协商实践,让协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基层社会和谐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