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委员牵头、一些委员参加、一个专委会服务、辐射一个区域....近年来,泗县政协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要求,在全县18个镇(街道)、8个社区建设政协委员工作室,并建立召集人制度,在此基础上,深化“六事”工作法,推动委员与群众无缝对接,实现了政协协商在基层的常态化和机制化。
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落实
走进泗县墩集镇草莓交易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政协工作室、委员活动室、社情民意联络室和百姓评理说事厅等“三室一厅”活动阵地。
翻开一本本工作台账,清楚地记录着委员在走访调研中涉及的草莓特色产业发展、农旅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问题,均按照台账的方式进行登记造册、协商落实。
为实现政协委员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天候,畅通政协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室服务“微窗口”的公示牌上不仅公示了他们的k8凯发的业务范围、手机号码,还公示了微信二维码。
“我们依托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联络室和镇村为民服务中心,聘请社情民意信息志愿服务联络员,制定工作流程图,开通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直通车’,畅通社情民意信息‘绿通道’。利用社情民意联络室,围绕推进基层协商,近距离面对面聆听人民群众呼声,通过公布微信二维码方便群众反映诉求,这些做法不仅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也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委员,委员时时在身边。”泗县墩集镇政协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姜军介绍。
为了让委员履职有方向、履职有抓手、履职有活力,泗县政协还把有固定场地、有标识标牌、有办公设备、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台账、有学习资料、有召集人员“七有”标准,以及落实“点事、定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的“六事”工作法作为着力提高委员“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能力的有效载体。
协商在田间 服务在身边
草莓是墩集镇特色种植产业,“墩集草莓”曾在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展会上获得金奖,深受消费者欢迎。然而近年来,草莓产业园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墩集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把协商议事会开到田间地头,在充分征求草莓种植户意见后,提出建设红草莓、绿西瓜、金秸秆、白稻米、黄花菜“五彩墩集”的建议,并促成“美好墩集 邮(有)你同行”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墩集镇产业振兴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后劲。“墩集草莓”在上海举办的“邵莓园”杯2023全国优质草莓大比拼中一举夺得“全国金奖”。
“委员工作室做到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拿起‘麦克风’,在需要的地方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墩集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委员丁海侠认为,委员工作室为他们了解基层社区和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搭建了有效平台,为他们围绕民生热点、产业发展难点建言献策提供了稳定的阵地,丰富了履职形式,通过在田间地头搭建协商平台,现场帮助群众查问题、找对策,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人有处找、事有处办,拓展了委员的履职空间。政协委员工作室,得到了委员们的充分肯定。
深化“六事”工作法 推动一线微协商
在泗县,像墩集镇政协委员工作室这样扎根基层、服务一方的不在少数。
政协委员都是从条线上产生的,来自于各个界别和专业领域,如何把条线充实到块面上去,做到“多商量”“会商量”?“六事”工作法的产生,正是泗县政协对标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探索和实践。
“六事”工作法肇始于泗县朱桥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该工作室创建于2020年10月,积极探索民主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的方法路径,摸索出畅通民意“点事”、明确课题“定事”、多方讨论“议事”、化解矛盾“决事”、担当作为“办事”、跟踪督办“评事”的“六事”工作机制,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闭环式流程。朱桥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各类履职活动60余次,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面对面协商交流,先后为群众解决难事20余件;开展调研视察30余次,向党政部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80余条。2022年6月15日,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在宿州调研时对泗县基层民主协商“六事”工作法给予充分肯定。
群众在哪儿,“六事”工作法就服务到哪儿。泗县政协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将全县214名县政协委员和27名市政协委员按住地编入委员工作室,将委员基本信息通过社区公开栏向本社区居民公示,增进居民对委员的认识。同时组织政协委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带上工作台账,及时了解记录居民的实际情况,梳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急需的问题,实现服务群众无空白,敞开大门听民声。
群众和企业关注什么,委员工作室就协商什么。今年以来,泗县政协将深化“六事”工作法,推动“委员进一线小微协商”列为年度工作重点,主席会议成员坚持定期下沉包保企业,收集企业反馈意见21条,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12个。将微协商开在社区一线。围绕文明创建、小区地下车库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小区楼房外立面整修等议题,组织委员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以“社情民意直通车”形式向县直相关部门反映,编发社情民意信息16期25条。
协商议事到哪里,委员工作室就推动实施到哪里。泗县政协探索“四 ”路径。推动“界内” “界外”协同,发挥各界别委员和社会各界专业人才的特长优势,开展亮身份、担责任活动。增强“场内” “场外”融合,坚持“开门”协商,广泛邀请政协委员、专家、相关部门、利益相关方、等有序参与,让“场外”声音向“场内”传递,让“场外”声音与“场内”意见充分融合。推进“地域” “特色”协商,支持各镇、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融合当地特点和地域文化,开展面对面小微协商、庭院协商,打造一批联动协商精品。2023年以来泗县政协重点打造了花园井社区“委员工作室 基层治理”、墩集镇“委员工作室 乡村振兴”、大庄镇“委员工作室 产业发展”等一批具有“委员进一线微协商 地域特色”的基层协商民主品牌,进一步丰富了“六事”工作法品牌内涵。把握“商前” “商后”环节。协商前,坚持“不学习不调研、不调研不协商”,利用政协书屋、“双联”培训、“每日一学”等形式推介学习材料120余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政协委员在工作室实现了履职有阵地、协商有活力、服务心贴心”泗县政协主席朱德华表示。泗县政协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推行“六事”工作法,谋划了一个个“细小微”的议题,组织了一场场“短平快”的协商,推动解决了一件件“急难愁盼”,充分彰显出人民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