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创之光点亮城市文化——合肥市政协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之城-k8凯发

用科创之光点亮城市文化——合肥市政协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之城
来源:合肥市政协 2024-09-10 10:09:54 责编:毛学农 王悦

夏秋之交、巢湖之畔,安徽创新馆形如原子裂变,熠熠生辉,步入馆内,大科学装置模型、量子九章模型、30微米薄的柔性可折叠玻璃等1900多件科技展品让人目不暇接,驻足流连。作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安徽创新馆也“变身”为合肥科创科普旅游的重要基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打卡……类似的“科普”圣地在合肥还有很多,共同见证着这座“科里科气”的科创之城迈向科普之城的坚实步伐。

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何打通科创科普链条,实现创新发展“两翼”齐飞,打造科普之城“合肥样本”?9月6日,合肥市政协围绕“提升城市文化功能品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之城”召开专题协商会。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为合肥高质量建设科普之城建言献策、集智聚力。

文化赋能 打造科普示范合肥样本

从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到“人造太阳”建成运行,再到合肥市科技馆预约场场爆满,各类科技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科创合肥”的“出圈”,带动了“科普旅游”的人气高涨。

如何从中挖掘文明底蕴和科学精神,让“文里文气”与“科里科气”相得益彰?结合前期调研考察,合肥市政协调研组认为,要聚焦“打造全省文旅总枢纽”目标,一方面在点上突破,如将原省委、省政府办公区打造成“科普科创 徽商博物院 文创园区 共享办公”为一体的科创文旅综合体、挖掘并讲好杨振宁、徐克勤等与合肥具有重要渊源的科学家故事、把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片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阶科普的典范力作等方式,加快科创资源科普化步伐。另一方面,要推进面上提升,发挥区域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产业的优势,打造“一区一品牌”“一域一特色”,打造更多基层科普示范样板。

“充分利用合肥科普资源优势,是培植新质生产力与创新文化的软实力所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看来,要充分利用城市文化载体来营造科普氛围,用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独树一帜的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大等创新文化名片,形成科普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提升合肥科普文化品牌的首发关注率。

自然生态是天然且独特的科普宣教载体。瑶海区政协建议,以环巢湖十大湿地为串联体,整合环巢湖十大湿地区域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以“文化、科技、艺术”为三大主线,建设环巢湖湿地科普文化走廊。

400万伏高压释放出8米长的电弧,蒸汽小火车穿梭在声光电现代高科技画面中……合肥市科技馆的创新体验项目成为“网红”打卡点,掀起科技类展馆的科普热潮。市政协委员蒋晓娟提出,要发挥展馆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价值,运用科技呈现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拓展体验互动激活文化生命力,让科技讲好历史文化和科普文化故事。

深度融合 打响科普研学游品牌

今年1月21日,合肥市科创游启动仪式上发布8条线路,将合肥市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文化景点等串点成珠,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方位体验。去年,“万人合肥科普游”第二季顺利举办、香港少年打卡合肥科技景点、北京高中生走进科大和安徽创新馆……富有趣味性与互动性的科普研学游,已成为合肥“第一游”。

“要用产品化思维来培育科普研学游品牌,注重ip打造,对标‘贵州天眼’建设案例,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标准,加快形成多位一体的科普研学游品牌。此外,要以互联网思维促进科普研学游的品牌宣传和推广。”作为一名深耕传媒行业的政协委员,吴昊融合产品思维,从精品线路设计、特色ip打造、政策引导支持、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建言献策。

随着“研学游”的持续火爆,如何提升研学体验,实现科普教育价值?市政协委员张凌建议将科普教育与体验教育有机结合,把科普知识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替代传统的娱乐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复杂的科学概念。市政协委员洪欣则提出,要深度融合自身资源特色和学生需求,精准定位,开发相应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研学对象的科普研学课程,培育科普研学基地特色品牌。

蜀山区拥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2家,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家。近年来,依托属地科创资源探索打造科创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在“大科创”中展现“大文化”。结合实践探索,蜀山区政协提出,要主动适应科普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紧扣群众科普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打造更好群众欢迎、市场认可的科普研学游产品。强化科普研学人才认证、考核和培养,完善科普研学游的人才培养。

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做优科普产业

科普产业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科普产业的繁荣程度被视为观察城市创新发展的一个截面。

作为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布局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合肥要加快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产业化,让更多人参与科普、感受科幻、体验科技、爱上科学,奋力在文化强省和高品质旅游强省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在市政协委员杜怡斌看来,科普产业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力量,正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为此,他呼吁要加大对科普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科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普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同时加强对科普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科普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科创看合肥、科普到合肥”是合肥科普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作出长期从事科普传播工作的企业管理者,王正前提出要打通从研发、生产、推广、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条,建立科普产业集聚区,并辐射带动教育、文旅、体育等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培育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科普产业“新势力”。

科普产业发展,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市政协委员徐华玉建议,要打造合肥科普ip,以市场化思维开发科普产品,推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激励引导市场主体投身科普展教品研发、优化项目运作、打造经典案例,举办全国性科普产业会展和论坛,提升合肥科普品牌影响力。

凝聚合力  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

科普之城建设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委员们一致认为,合肥一方面应以制度法规“组合拳”给予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点燃”全社会热情,形成社会各界自发主动投身科普的“向心力”。

“只有全行业都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科普 ’和‘ 科普’,将科技、生态和其他一切行业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形成科普丛林,才能让‘科普之城’名副其实。”蜀山区政协委员、合肥瑞康骨科医院执行院长李少华呼吁,要加快出台政策举措,鼓励企事业单位转化科技资源,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技科普双向奔赴。同时,要加强全业科普规划,明确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科普责任,在落实本行业监管或项目建设的同时,赋予科普任务。

市政协委员穆饶明认为,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鼓励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加快构建全域“大科普”格局。

民进会员吴金梅着眼于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要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科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多元化的科普工作格局。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集思广益谋良策、集智聚力促发展。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充分肯定了本次专题协商会议成效。他表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合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之城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吸纳专家委员意见建议,把“好建议”变成“好政策”,推动我市科普工作做深做实。

“科普事业是党的重要事业,科普产业也是有着光明前景的朝阳产业。”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政协职能优势,把握关键环节,持续在用好平台资源,创新传播形式,培育引进头部企业,加强人才培养,规范行业监管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之城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李爱琪   刘薇)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