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安徽建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赵强
皖北县域面积广阔、县域人口众多,对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城镇化具有良好现实基础。
强化特色经济支撑。在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基础上,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强化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不断拓宽对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一系列关联产业的需求。
谋划县域分类发展。坚持“一县一策”,引导中心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等不同类型的县城分类发展。构建中心城区与县城组团发展模式,重点支持蚌埠(城镇化率第二梯队),宿州、亳州、阜阳(城镇化率第三梯队)辐射带动周边县城示范建设。
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健全区域对接、县乡对接、政企对接机制,聚焦新职业、新工种和紧缺岗位,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服务。落实担保贷款、贴息补助等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和市场信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抱团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实现县域内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县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县域内的进城农民市民化,从而有效破解农村土地细碎化难题,将现在不稳定的“准城镇化”转变为稳定的城镇化,促使更多农民离村也离土。
开展“镇域小城市”建设试点。省级政府层面,探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权力下放,强化其统筹管理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土地及财政资源的能力。加快宜居住房建设,深入推进农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高皖北城镇化承受力。突破行政区划单元,合理配置相应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完善“镇域小城市”社区建设,通过对社区综合开发或对村庄实行整体搬迁等方式建设新型社区,引导村民或外来人口进入园区或在周边集中居住,实现就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