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黄河十八弯,“萦回九曲复东往,刊山凐谷沧溟开”。如果你站在岸边看黄河的某一段:可能向东,可能向西,可能向南,也可能向北……只有登上巅峰,从整体上观察它,才会发现黄河的根本流向却是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奔向东方的大海。
欣赏黄河是这样,品读书籍亦是如此。站立点不一样,读书的境界自然也就大不一样。站立点越高,读书的意境就越深远,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为生命增添智慧的养料,更可以无限地拓展人生的价值,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法估量的意义。
那些只会站在人生低端读书的人,往往是就读书而读书,从书中来,再回到书中去,最终书仍然是书,自己仍旧是自己。如此读书,即使满腹经纶,生命也是苍白无力的,只不过是多长了些虚荣与浮华而已。“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句话,最有可能就是从这些人嘴中说出来的。
如果读书,能够从书中来,然后回到生命中去,那站立点自然就高了一层。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读书可以医愚。正如西汉刘向所言,书犹药也。犹药之书,可以治疗缺乏知识的愚陋,从知识中获取生命的力量。读书可以快乐。明代于谦有首观书诗就说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心胸一片清明,直可见读书之乐绝对是精神之乐。读书可以养气。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气”升华人的思想境界,净化人的灵魂;昂扬人的精神状态,提高人的情操。
如果在读书中,既能遇见最好的自己,又能引领这个最好的自己去改变他人、改变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那就站到了读书的最高处。四大文明古国,唯独中华民族延续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倡导读书的民族,更是一个倡导中华儿女为修身为齐家为治国为平天下而读书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的阅读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要站到读书的最高处,就要认识知识的系统性、协调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领略蕴含其中的精髓,把握历史之进程,感受事业之伟大;认真学习百科知识,领略蕴含其中的奥妙,观察天地之壮阔,洞悉气象之万千;认真学习古今贤达,领略他们的家国情怀,珍视高洁之人格,修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品格,以理论清醒、科学精神、德行高尚,为思想赋能、为人生增智、为行动导航。
要站到读书的最高处,就要清楚阅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外在路径,更是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内在需要。既要去读那些读后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愉悦的书,更要读那些深奥难懂,需要进行一番思考的书。读书贵在思考,经得起思考的书,最能给人以启迪,提高理解力和思维水平。这类书较一般书籍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和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精华和人生阅历的浓缩,读起来尽管需要排除心中杂念,让心沉静安定下来,但却能使读者从中获取最大收益。这类书每当读一本下来,都会犹如登顶一次珠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站在小土堆上无法体验得到的。
要站到读书的最高处,就要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就认为“开卷有益”未必就是好的读书习惯。《弟子规》中有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何成人”。这就告诉人们,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把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结合起来,到大千世界中体会知识的魅力,在切身经历中检验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反省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深刻灵活,以达到读思结合、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读书之效。
在更高的站立点上阅读,就会发现“重要的是去实践爱,而不是把爱变成口头禅”这个阅读应有的境界,坚定不移地从读书中获取智慧和力量,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中华儿女,从根本上把握读书人的人生走向。
(作者系安徽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何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