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尖之“尖”-k8凯发

黄尖之“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4-03-18 14:54:24 责编:周晓东 刘鹤

  在江苏盐城的黄海湿地上,有一个名为“黄尖”的小镇。

  黄尖依傍着黄海。二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长江和淮河从上游和中游挟大量泥沙向东流入大海,泥沙沉积下来,逐渐堆积成陆地,黄尖及其周边地区也随之从海中崛起,成为新生的大陆——黄海滩涂。归属于黄尖的那片新生滩涂,曾有一段与黄海紧密相连的尖端。早年间,一位姓黄的渔民选择在这片尖尖的滩涂上安家落户,因此,这个地方被命名为“黄家尖”,后来简称为“黄尖”。

  黄尖有一个“湿地之尖”的别称,因它是盐城滨海湿地的最核心部分。

  最初的黄海滩涂因重盐重碱而难以生长庄稼、树木,当地人为改变盐碱荒滩的面貌,突破自然极限,克服重重困难,在这片滩涂上不仅成功地植树造林,还成功引种了海水稻等耐盐耐碱的农作物,使昔日荒凉的“东大荒”成为丰硕的“大粮仓”。

  黄尖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牡丹园。据说,北宋名相吕夷简曾在盐城任盐官,他见这片海滨之地荒芜不堪,遂托人捎来了牡丹的种子,在滩涂上种下。在他的悉心呵护下,这株牡丹开出了数百朵花,争奇斗艳,为荒凉的滩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牡丹从此落户黄海滩涂。经过数十年的精心栽培,黄尖牡丹园已成为全国八大牡丹胜地之一。

  在黄海之滨,每一片绿都来之不易。当地人深知,绿水青山不只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来自人类的行动。因此,对自然万物,他们始终保持着共生友好的态度,从而使这片黄海滩涂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位于黄尖的江苏盐城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的核心区域,每年到这里越冬的野生丹顶鹤达千余只,占全球数量的六成以上。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

  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行动,使盐城的生态底色越擦越亮。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后不久,盐城又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两张国际名片见证了“黄海滩涂”向“黄海湿地”的转型蝶变。

  黄尖是“湿地之尖”,也是“艺术之尖”。

  每年都有众多摄影家追随候鸟的身影,到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拍摄照片。为了拍摄到心仪的照片,他们常常要在这里待上很长时间,吃住成了一个问题。为帮助这些摄影家解除后顾之忧,当地人办起了民宿,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参与下,逐渐建成布局考究、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潮间带艺术村,服务对象也不局限于摄影家。潮间带艺术村吸引了大量文艺名家入驻,生态之美与艺术之美在这里双向奔赴。

  潮间带艺术村里的那些黄泥茅草屋,大多是当地居民的旧居经匠心独运的内部改造而成。搬出旧居的村民,全部落户到当地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点,几乎没怎么花钱就住上了农家小洋楼。在这些农民新居的外立面白墙上,南京大学的一名油画家领着他的学生,共同绘出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油画,成为别致的一景。

  漫步在黄尖的村落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独特的建筑、精致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壁画,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然而,黄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它正积极地探索与新潮业态相结合,从而为自身注入更多活力。

  一个新时代的“湿地之尖”“艺术之尖”,正在黄海之滨大放异彩。

佟鑫)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5日 15版)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