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医药不断创新发展,当前老百姓对中医药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中药制剂单调陈旧、口感较差、携带不便,中成药又不能准确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思想。”1月19日,省政协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心内科主任姚淮芳在两会访谈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快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两会,她建议,尽快完善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促进中药剂型多元化发展。
“中药临方制剂就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把中药制成膏方、胶囊、中药蜜丸、中药水丸等剂型,剂型多样可以改良中药难以下咽的弊端,减少熬药的麻烦以及携带不便。”姚淮芳说,通过临方加工还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舒适,能精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此外通过中药深加工后还可以提高药材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目前安徽省中药临方加工费仅设立膏方一项,其他均未制定相关服务项目。如安徽省中医院,目前已具备多种临方加工能力、人才和设备,但由于没有服务项目,而不能开展工作。另外新安医学有中药特有的炮制方法,如果长期不能开展,可能会导致技术失传、人才流失。”姚淮芳调研发现,目前我省中医药临方加工仅膏方一项远不能满足大众个体化需要,为此,她建议,尽快完善中药临方加工项目,促进中药剂型多元化发展。
姚淮芳提出,要尽快完善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如中药胶囊、中药饮片调配临方破碎、中药饮片调配临方打粉、中药散剂临方加工、中药浸出胶囊剂临方加工、中药蜜丸临方加工、中药水蜜丸临方加工、中药水丸临方加工、中药饮片调配临方炮制炒法、中药饮片调配临方炮制炙法等老百姓迫切需要的临方加工项目,可提前纳入中医药服务项目。
“中药临方加工包含众多古老炮制技艺,如炒、炙、煅、煨等,通过临方加工地开展,确保传统中药炮制工艺薪火相传。”姚淮芳说,中药临方加工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进行个体化治疗,方便百姓需求,提高药效,减少药材浪费,进一步促进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另外开展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的医疗服务机构也要具备相应的加工设备、人才、场所、管理条件,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考核、验收。”姚淮芳提出,对开展相关临方加工项目的机构要有严格的准入条件,防止产品伪劣,侵害患者利益。
姚淮芳建议,参照目前膏方执行情况,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属于自费项目,不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针对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的价格可参照国家标准和其他省市标准设立。
(记者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