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1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印发,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降低本地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和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升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卢立新在提案里提出,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承东接西、连南带北地缘优势,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但在本轮的产业转移进程中,在提升物流环境竞争力方面,还有部分问题需引起充分重视。
“地处中间、靠近沪江浙、货流分散等因素都限制了我省物流环境竞争力。”卢立新表示,我省进出口需要到沿海港口转运,比东部沿海城市的物流成本平均要高出15%左右,跨境铁路运输又必须经过西部地区或东北地区,物流成本也会比这些地区高出不少,而且偏离重要消费中心和产业中心,也会使部分沿海企业在考虑产业转移时需要斟酌物流成本上升的问题。
本次的产业转移,就业导向性比较明显。卢立新发现,靠近沪江浙,产业基础比较好的皖南地区吸引皖北劳动力并不具备优势,我省在沪江浙就业的人数接近1000万。“没有本省劳动力的回归,本次产业承接能力会大受影响,如果物流问题解决提高了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相信大家也是很愿意在家门口就业的。”
前段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的目标。
有着省政协委员和安徽共生物流科技公司董事长双重身份,卢立新通过走访调研,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建议,要加大对公铁水空仓数有优势的沿江城市支持,扩大海外、长三角、中西部物流链接能力,支持芜湖等有基础的沿江城市进一步发挥公铁水空仓数优势,提升产业转移吸引力。加快建设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建设,争取新欧班列首发站,创新运营模式,提升物流精细化、多样化、平台化、智能化服务能力。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先行先试把水运业务纳入网络货运,实现水运集约化、数字化,实现多个企业“拼箱出海”物流方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外贸批量小难发运成本高的问题。
“要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要解决的就是皖南皖北之间物流问题。”卢立新提出,针对性提升省内物流运营网络,策划分析家电、汽车等有可能实现转移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从全省通盘考虑的角度解构供应链,通过高效物流网络和供应链服务形成整体,实现皖南皖北不同地市组团打捆承接产业转移,缝合皖北劳动力优势和皖南产业优势,实现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
为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的物流设施、有效的整合手段、数字化的运营能力,各地市需加大力度创新性建设城市智慧物流大整合平台。线上广泛连接与线下集中相结合,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打造城市物流与供应链数据交易平台,以物联网有效连接各类物流园区、仓库、港口码头、运输公司等各类物流资源,让规模化的物流园区替代分散的小规模物流园区,以数据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资源利用率。
“过去的一年作为省政协委员做了一些调研、提了一些建议,也觉得自己有点作为。”卢立新表示,新的一年还会继续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也将持续聚焦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妍 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