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石台县乡村调查的思考和建议-k8凯发

关于对石台县乡村调查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 2023-06-21 14:47:15 责编:何小龙 朱媛

近期,省政协围绕巩固脱贫有效衔接和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等情况赴石台县展开调研。调研组一行历时3天,深入走访3个乡镇4个行政村实地察看了矶滩乡天方慢庄、丁香镇红桃村茶业示范园和丁香镇石泉村茶厂、潇臣米业、农民工创业园等产业项目,综合采取听、察、问、访、析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为着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安徽样板”提供石台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石台县县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辖6镇2乡,人口约11万,现有耕地5.4万亩、茶园12万亩、林地192万亩。该县地处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核心地带,是连接皖南生态走廊的重要安全屏障,由于叠加生态功能、库区移民、军事保护等多种因素,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始终是该县工作重心转移的重中之重。调研感到,石台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乡村全面振兴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致认为,石台县山清水秀、养生天堂,广大干部群众干劲足面貌好,旅游康养、特色产业初具形态。呈现出“四有四难”的特点:  

(一)看乡村面貌有变化,思想观念升级难。长期困扰山村面貌的路、管、网、水 、厕、卫等得到较大改善,美丽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以g3w德上高速建成通车为标志,连接外界的快速路、致富路格局已经打开,迫切需要观念升级紧紧跟上。调研中,委员们谈到,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比肩苏浙沪,仍需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开阔大视野、谋划大文章、坐实大手笔。当前,石台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平台建设,增进互动交流,推进产业集聚,是破除心中山路、搭载高速便车的必由之路。

(二)访脱贫农户有干劲,人口回流稳固难。调研发现,因病致贫返贫是极少数脱贫人口的主因,351政策①、180政策②兜底,给农村贫困群众吃了定心丸。地方政府通过购买劳动、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让少数徘徊在脱贫线上的困难群众有了稳固收入,脱贫户念党情、感党恩的情结溢于言表。但我们也感到,用政策兜底脱贫是必须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只有大力发展裙带产业,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人口返乡就业创业,当地政府在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方面还需下大功夫,人口虹吸效应的拉锯与反拉锯将是持续长久的考验。

(三)察产业兴旺有支撑,主导产业壮大难。“负氧、富硒”是当地最优质的稀缺资源,县委县政府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中,围绕特色资源布局茶、稻、果蔬等富硒特色产业链,实施强品牌战略,加快推进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扶持富硒、康养等龙头企业扩大产值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但由于受量能不足、精细化程度不够等因素制约,仍不同程度存在量价不同步、品牌同质化、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需要抓住国家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契机,加大资金资本引入,在主导产业的统筹布局、种类延伸、品牌打造上再上档次规模。

(四)听干群心声有嚼头,生态红线逾越难。“摘帽县历史欠账较多,我们关注国家对后发地区的政策扶持。”“61.9%的国土面积被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可用于建设用地的指标少。”“让更多农户享受更广泛的惠民政策。”……座谈中,委员们听取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百余条,及时与大家展开交流互动,从政策层面进行了有重点的探讨回应。我们感到,一线干部群众的“活思想”更容易碰撞出火花,乡村“五大振兴”归于现实都离不开当地的客观实际,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红线不容动摇,活学活用、敢想敢干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借鉴与推广。

二、几点启示

调研中,先后2次召开闭门会、3次召开小范围座谈会,大家开门调研,征言纳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启示一:人的因素是根本。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属一脉,只有激活一池春水向东流,才能守住金饭碗、引来金凤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乡村振兴决不会缺席。当前,国家政策双向利好,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同向叠加,由此产生的共振联动效应彰显。石台县地处皖南,毗邻江浙,与浙江省龙泉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同属于绿色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两地交往交流频繁。要主动拥抱长三角、融入一体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加强干部交流、人才协作,积极搭建用好平台,促进产业合作,推动与发达地区的协同发展。

启示二:产业支撑是关键。无产业不振兴,产业兴则百业旺,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懂得“无中生有”。乡村五大振兴③,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和关键。当前制约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特色农产品产品化、规模化水平不高;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多,在家发展的少,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等。要注重产业规划,打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产业发展思维,乡村领路人要敢想敢干,善于把握机会,在股权流转改革、专业合作经营、挖掘乡土文化等方面趟出新路,走内涵式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启示三:坚强组织是保证。党建引领是旗帜,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上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此次调研,穿插安排了参观皖南红军总医院纪念馆和察看凤台大桥等活动,新棚村党支部书记江洪的场馆解说和座谈发言,令委员们印象深刻。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新棚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支部“一班人”一茬接着一茬干,靠援建修桥通路,挖红色资源建馆,拉移动联通组网,延伸带动的农家乐、乡村游红红火火,硬是把区位更为偏远、交通更为闭塞、人迹更为罕至的深山区,变成了红色旅游打卡地。

三、对策建议

经综合研判,调研组认为石台县要紧跟形势,着重在“六强联动”上下功夫,主动打好乡村全面振兴“组合拳”。

(一)强内功,力促“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乡村全面振兴等重要讲话精神,掌握精髓要义、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用以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武器和根本遵循。要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找准新定位、扛起新担当、实现新作为,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要妥善处理“输血”“造血”关系,善做加减法,立足实际,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强规划,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强化法治理念,系统梳理研究近年来党和政府围绕乡村振兴实施的政策、法规、制度和措施,学好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切实把依法振兴的理念牢固树立起来。坚持规划先行,采取引入第三方的机制,统筹谋划布局,把区域设置、产业格局、中心乡镇等基本框架拉起来,做到一张表、图上清。突出建设重点,结合中心镇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完善点线面一体功能,打造宜商宜居宜产的新农村综合体。

(三)强特质,打响“山水经济”品牌。实施强品牌战略,集中精力主打康养旅游、优质特色农产品等品牌,注重品牌形象推介,提升整体美誉度、影响力。加强资源整合,把大大小小地散户通过现代股权改革制度、专业化合作经营以及企业带农户等方式动员组织起来,强化集体经济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牵引带动作用。发扬工匠精神,打造慢生活,让心灵留步,必须在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服务上多做文章,为品牌塑造注入时代元素、文化内涵和乡土风情。

(四)强规模,探索“产业集约”经营。搭建平台筑巢。在县城周边、中心镇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优特产品交易大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把财政拨付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主动招蝶引凤。大力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经济,通过举办茶博会、农产品洽谈会或网上直销等方式,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资本发展产业。坚持龙头带动。在项目批复、信贷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构建清亲营商环境,让有实力的企业愿意扎根、长期投入,推动集体经济、民营资本融合发展。

(五)强联动,开启“借力打力”局面。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平时就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具备一定条件后主动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业务人员到现地走走看看,力争在争取试点任务、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上抢得先机;善于借用专业团队做专业事,加强与高等院校、农科院合作,重点围绕富硒产业、良种培育等新质资源,加强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命名,用好名校、名师、名医、名人效应,不求所有、但为所用。

(六)强智力,夯实“人才支撑”基础。强化识才惜才容才育才的校长意识,既识大才、更育小才,向人才智力要生产力。要认真分析劳动力结构,分门别类建立劳动密集型、工匠技能型、创业领头人、在外高智高能人群等人才库,加强对人才队伍实用技能资格认证培训,对回乡创业的致富能手、本地扎根的乡贤能人和支持家乡的在外名人给予格外关注,在联络乡情、浓厚友情、显示真情上体现石台温度。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提升,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配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乡村振兴惟在得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省不能省教育的浓厚氛围。

 

名词注释:

351政策: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两免两降四提高”等综合补偿后,在县域内、市级医疗机构和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剩余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180政策:实行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医药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陈凯)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