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楚文化,“鼎”峰见江淮-k8凯发

瑰丽楚文化,“鼎”峰见江淮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5-21 11:10:33 责编:周晓东 刘鹤

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再次公布项目进展,目前已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大铜鼎是本次重磅发现。以铜鼎为代表的楚国青铜器,有怎样的独特风貌?安徽大学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崇云结合本次考古发掘成果为我们进行了解读,楚国青铜器背后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通过此次发掘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鼎鼎”有名,楚国制造。之前大众最为熟悉的楚国青铜器,正是现藏于安徽博物院的楚大鼎(铸客大鼎),193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此次武王墩墓出土的大铜鼎口沿直径为88.9厘米,从口沿直径上来说,超过了楚大鼎,大众对此关注度很高。那么,越过“数据”去探究本质、透过器物去追溯历史,古代中国为何铸鼎,春秋战国时期的“用鼎制度”是什么样的呢?

周崇云介绍,在考古学上,将墓葬中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称为列鼎。鼎是商周礼制中最重要的一种器物,列鼎制度或用鼎制度是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说到武王墩墓,除了关注大铜鼎,也要关注到其实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鼎。用鼎制度从商代开始到西周时期正式形成,经过春秋到战国时期已经近尾声了。“它是王权的一种象征,所以在《左传·宣公三年》中记录了‘楚王问鼎’一事,所谓问鼎中原、问鼎之轻重。”周崇云说。

“战国末期,从秦楚争锋这一战争层面来说,楚国渐渐落入‘下风’,但是从科技文化经济各方面的积累上来说,应该是达到了一个‘顶峰’。”为什么这么说?从青铜器的铸造也可以佐证。周崇云认为,楚国晚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应该说是达到了商周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吸收中原铸造工艺的同时,有很多技术创新与突破,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如“失蜡法”在楚地得到发扬光大。从武王墩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也可以判断,楚国在迁都寿春之后,这些工艺水准依然“在线”。

包括鼎在内的一系列楚式青铜器,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周崇云认为,雄踞江淮流域数百年,楚国掌控着极为丰富的铜矿资源,并在青铜礼器的铸造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商代后母戊大方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方鼎四足,圆鼎三足,均气势非凡,而楚式鼎中部束腰、腹部较浅的特征,又别具一格。所以我们说楚国青铜器不仅拥有中原礼器庄重、严肃的特点,又拥有诸多创新元素,发展出自成一派的风格。楚器的博采众长,正是楚人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之体现,并在我们江淮大地得到了传承和发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的铸造,与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等,共同成就了楚文化物质层面的鼎盛与瑰丽。

(晋文婧)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