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好“皖力”,助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k8凯发

发好“皖力”,助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致公党安徽省委会 2024-02-26 15:19:00 责编:周晓东 朱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沪苏浙项目在安徽落地、发展、壮大,长三角产业协同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民革安徽省委会在调研中认为,既要看到取得成效,也要关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在制度设计方面不协同,民革安徽省委会认为,目前虽建立了干部交流机制,但在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方面还缺乏共享互认的相关制度。此外,分工合作还不明晰,园区合作共建还不深入。共建园区产业发展缺乏更高层面统筹协作,竞争多、合作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部分共建园区开发主体动力严重不足,影响园区发展。利益共享机制还不健全,表现在长三角区域内各行政主体间的不同利益诉求使得区域要素市场仍未充分开放一体化共享,产业转移、经济合作、生态治理等区域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分享机制还不完善。

为此,民革安徽省委会建议:

在产业政策上协同。一是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在“底层逻辑、顶层设计、具体实践、执行保障”等方面对标沪苏浙地区,围绕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深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承接沪苏浙高中端产业转移。二是积极构建“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促进政府服务的互通互办,保障产业政策的有效执行与协同发展。三是积极会商沪苏浙共同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基金”,重点投向区域内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承接重点产业转移等领域。

在产业分工上协作。一是认清、放大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聚焦聚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价格比较优势,在跨省产业合作中选准重点领域,引导长三角优质资源向安徽产业链薄弱环节投入,全面融入省际产业分工协作,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三是主动谋划,在沪苏浙对口帮扶皖北八市中植入更多产业元素。

在产业园区上共建。一是以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为契机,深化六松现代产业园、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合作共建,通过做大做强产业合作载体,促进产业合作深入进行。二是积极探索通过“总部 基地”“研发 生产”等共建模式,结合产业链强化园区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城市之间协同发展、链式发展,推动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三是抓好统筹发展,重点整合土地、金融、产业基金、人力等资源要素,在配套、环境、服务等多方面形成整体联动,不断增强承载产业项目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打造安徽的优势产业。

在产业收益上共享。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政府间定期协商机制,统筹制定要素配置、产业分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二是健全我省与沪苏浙跨行政区域协同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将我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三是围绕企业跨区域转移、跨行业联合,探索建立资金、项目、税收等环节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四是研究建立共建园区和项目的财税分配体制,通过按比例分成、按股份分成并提取产业基金等方式,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沪苏浙城市的积极性,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本报通讯员 郑信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