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十八联圩湿地处处草长莺飞,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这是合肥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也是合肥市政协持续助推巢湖综合治理的成效缩影。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合肥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构建江淮水系、加快环境产业发展、提升环巢湖湿地文化内涵等议题深入协商议政,就畅通巢湖水系、南淝河支流污染防治、巢湖十年禁渔、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等务实开展监督,从环境治理到防洪安全、从生态之美到湿地文化、从科技治巢到城湖共生,多层次多角度持续建言巢湖治理,倾情守护“最好名片”,为书写巢湖综合治理新篇章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助解大湖治理之困
大湖治理一直是世界难题。作为环大湖而居的省会城市,合肥市经过十多年的生态实践,探索出同步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的大湖治理方案,巢湖实现了水清岸绿,2023年,全湖整体水质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但问题不容忽视。“巢湖生态价值释放仍不充分,湖水长期处于高位,打造‘可亲可近’的生态惠民巢湖还任重道远。”十四届市政协常委、原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直言。
为此,2023年5月,合肥市政协围绕“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打造城湖共生最好名片”议题,成立调研组,赴鄱阳湖、太湖开展专题考察,一路所见所闻令政协委员和专家深受启发。
“巢湖建闸控水的现实效应是鄱阳湖治理的未来愿景,而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诸多顾虑恰恰也是巢湖面对的现实挑战,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共同为大湖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各自方案。”在市政协委员、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副局长唐勇看来,要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巢湖水利设施建设,畅通流域水循环体系。
市政协委员、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丁志松表示,在浙江湖州,太湖沿岸地标性建筑月亮酒店成为网红打卡地,这是城湖共生的典型案例,值得研究学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改工作也应不断适应巢湖综合治理现状和城市发展未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政协撰写专项考察报告,就巢湖多目标需求下的水位调控工作向党委政府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目前,依托巢湖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基础调查研究部分)项目实施,巢湖生态水位调控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巢湖自然水文节律有望尽快恢复。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在市政协建议基础上形成专项立法修改建议,已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湖“生态之水”将得到更加充分的立法保障。
持续做好巢湖综合治理“下半篇文章”
“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已全部完工,共清淤 158.8万立方米”“凤凰颈排灌站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 5.3亿元”“加快环巢湖旅游休闲圈建设,已建成停车泊位3000多个、公共厕位300多个”“通过‘数字巢湖’项目建设,实现了巢湖流域地理信息数字化”……
今年2月,市政府向市政协报送了《关于〈“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打造城湖共生最好名片”的建议清单〉办理情况的函》,从11个方面20余条对市政协提出的建议落实情况作了反馈。“金点子”落地有声、转为实策,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巢湖综合治理‘下半篇’文章已经开题,但许多关键领域还未真正破题,入湖污染负荷削减、巢湖生态清淤、大气污染沉降、巢湖入江一级航道建设,这些课题都需要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持续聚焦、久久为功”。3月20日上午,合肥市政协人资环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市政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王民生在会上提了要求、交了任务、出了“题目”。
致广大而尽精微。实际上,合肥市政协始终高度关注巢湖综合治理的小微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性开展履职活动,更好发挥政协所能。比如,去年7月11日,安徽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合肥市发现,派河流域王建沟等区域整改不力,雨污分流不到位,雨天污水直排、溢流现象多发,水环境问题突出。合肥市政协迅速反应,由王民生牵头成立专项调研组,在反馈问题一周时间内,组织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对派河流域王建沟中游生态修复工程、庐南矿山修复工程(二期)等项目开展监督性调研,重点关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妥善推动问题解决,助力巢湖山水工程在2023年全国山水工程项目中绩效排名第一。
今年,合肥市政协将坚持上年度协商议题转为下年度监督议题制度,围绕“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打造城湖共生最好名片”建议落实情况开展重点民主监督,推动建言成果落地见效,助力打好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
“我们将逐条对照相关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特别是兆西河一级航道规划、《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落实情况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重大问题,听民声、察实情、问实效,为持续做好巢湖综合治理‘下半篇’文章建言献策、集智聚力。”合肥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韦建华介绍道。
加快推动发展绿色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委员关注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巢湖水质逐渐变好变绿,生态环境产业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作为一名长期深耕环境产业的创业者,市政协委员、安徽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德感触颇深。
逐绿而行,以绿生金。乘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生态环境产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将加快推进巢湖市环保装备产业化项目和低碳环保产业科技园建设,重点打造智能水处理装备、水质监测装备、智能无人船装备等‘拳头’产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环保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谈及下一步发展,张友德充满信心。
翻开履职时间轴,其实早在2021年6月,合肥市政协就前瞻性围绕“加快我市环境产业发展”议题开展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从环境产业规划、产业体系、产业路径、科技研发、开放合作、金融创新、系统服务等方面,提出3大项12条对策建议,其中,关于“建立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建议于当年7月份落实,吸引超200家环保企业加盟,有力推动了我市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合肥市政协聚焦“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开展社情民意座谈会协商,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政协调研的重点专题,也是委员建言的重点领域,为加快推进合肥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贡献了有益之言、务实之策。数字无言,发展有声。据了解,合肥现有节能环保规上企业212家,2023年实现产值458.66亿元,同比增长11.9%,合肥经济发展“绿”色澎湃、动能强劲。
“合肥市政协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绵绵用力、持续助推,倾政协之力、护一湖碧水,让‘最好名片’越来越亮,让绿色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说。
(通讯员 左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