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准80后”,出生在江淮千年古邑----旌德县,籍贯是百公里之外的繁昌县。自小读书识字尤其是加入少先队以来,我就对人民政协这个神圣的名字,充满了敬意和向往。或许正是心中一直存在这种情结,时至今日,一路走来,我同政协一直是紧密相连的,有了深厚情缘。
一
1991年, 12岁的我在旌德县板桥中学读初一。一次,学校举行钢笔字书法竞赛,班主任夏老师叫我代表班级参赛。依然清晰地记得比赛时,主持人给每位选手发了一张宣纸,要求书写的内容由参赛学生自己确定。当时语文课正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课文中讲述的、老师要求背诵的、落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段话是由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撰写后镌刻上去的。我当时怀着崇敬的心情,按照传统的从右往左竖排格式,端端正正地默写下了整个碑文及落款。评选结果公布后,该作品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可把我兴奋坏了,内心的激荡久久不能平静。2年后,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之所以书写这个,是因为从历史老师的传道授业中深切地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伟业,与人民政协立下的汗马功劳是密不可分的。
二
2000年,我 21岁,在旌德县庙首镇政府任党政办文书。那年我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的一天,党政办主任走进办公室通知我说:“县委组织部经过考察,准备调你到县政协从事秘书工作,你去后要继续好好表现,不辜负组织的希望。”当时一听“政协”两字,多么高洁与神圣的名字!我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一连数日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走进政协机关,从那时起直到2010年调离。报到上班后,我非常珍惜这份宝贵的工作机会。无论是县政协领导,还是其他年长的同志,我都认真向他们学习和请教。对于政协理论和履职业务,老同志们认真地传帮带,手把手教我,所学所悟令我受益终身。每天我坚持上班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走,始终将做好工作摆到第一的位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点赞。
春华秋实。这奋楫的10年里,我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评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在2001年被抽调参加了宣城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筹备任务,并荣幸地出席了宣城市成立庆典,之后还连续数年参加市政协全会的会务工作。
三
2016年,37岁的我,快入不惑之年。这年12月,我被县委二度调到县政协机关工作,担任政协办副主任。也许今生注定我同政协之间就有着不解之缘。几年的辛勤付出,2021年6月,我被组织提名为县政协委员,任专委办主任。政协就像一个大学校、大舞台、大熔炉,让我锻炼、成长和进步,使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恩。
自二度到政协工作以来,我就像火箭加注了燃料和推进剂一样,始终保持满满的能量。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党中央对政协工作最新要求的同时,我立足本职岗位,锚准 “四个一线”要求,百尺竿头思更进,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凝聚共识上,我深入基层走访一线委员和界别群众,向他们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协调关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尽责尽力。在建言资政上,我聚焦梓山公园管理维护、县城斑马线完善设置、医院公布门诊排班等群众诉求进行调查提交提案,为改善民生福祉献计出力。在服务协调上,我积极配合8个专委会,围绕新型工业化、推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义务教育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开展视察调研,鼓励和引导委员们深入协商议政。
回顾个人工作、学习和成长经历,我同人民政协事业一道前进。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新征程上,我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此,我要由衷地说一句:人民政协,我爱您!
(作者程国华系旌德县政协委员、专委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