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衣坞散记-k8凯发

宝衣坞散记
来源:马民新 2024-11-07 10:15:47 责编:何小龙 朱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肃立在尧渡梅山宝衣坞李太夫人墓旁,我的眼帘潮湿了,如一泓山泉,湿润了宝衣坞,还有那一片板栗林……

一条小路在山村婉娫伸张,高高的红墙,悦耳的铃铛声,随着寺庙的木鱼敲击,香烟缭绕,这便是佛教名刹梅山寺。行人在此地祈拜,稍作休息,一下坡左转弯,翠绿的庄稼,金灿灿油菜花撒满田间,赐予梅山最暖心的色调。

潺潺的溪流,如乖顺的孩童依傍在山脚,从高处向低处奔跑。溪畔的鹅卵石,光泽不一,褐红居多,没了粗糙,只有时间的沉淀。随意拾起,托在掌心,散发出生命的光芒。

趟过溪流,抬脚前行,走在山坡上,竹林高耸云天。高坡处植被开挖,就像阴阳头,绿意全无。忽听流水声渐大,山石成片,“聚宝”摩崖石刻爬满青苔,“聚宝”二字直径达五十公分,乃“中华民国四年三月,汉南鲁宝书题”。左侧《聚宝石记》摩崖石刻,曰:聚宝石记

天地人名有三宝外,此佛有七宝:林多宝塔,清凉宝山,此坞产宝树、宝石、宝禽、宝穴,遂以宝称;余又名(鲁)宝书,朱晦翁与智南禅此,时聚于此。有致远和尚问曰:“后五百年,若复有人于此会聚,可知其为谁乎?”笑而不应,久之相视曰:“此后当名宝树坞。”今观此石,收束内堂全局而又归之,玉山先生故名之以“聚宝”。

鲁叔善题  鲁之珉(鲁之)璞刊石

此文中提及的“玉山先生”,即周馥。下面是镌有“神仙遗迹”石刻,字体遒劲稳健,“神仙遗迹”四字直径约四十公分,相传是八仙过海的何仙姑云游此地,视为风水宝地,落降此地稍息,遗留下两只脚印。一处绝美园林,站在高处,尧城人家星星点点,车水马龙,如明镜般的尧渡河环抱着山城。

绕过荆棘,穿过山林,倾身而上,板栗花香弥漫在宝衣坞。不一会儿,就到了李太夫人墓边,碑刻曰:乡赠慈惠太君生妣周母李太夫人之墓,男学煇敬立。李太夫人是周学煇生母。周学煇父亲周馥,辅佐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余年,历任布政使、北洋通商大臣、陆军部尚书、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山岚叠嶂,鸟语虫鸣。李太夫人墓旁还有一座小土丘,但无墓碑。高高的砖石围成环形把坟墓及土丘山拥在其中,一大一小,宛如母子坟。山下的泥砖土屋残垣断壁,大门铁锁锈迹斑斑,一株不知名的树木横卧在屋前,听随行人说,以前这是东至名门望族周家的守墓人的住房,那板栗林也是周家农林公会倡导培植栽种,用以增加乡民收入。

站在宝衣坞,让人想起李太夫人凄美悲苦的一生。据说,李太夫人生下学煇后只身离开周家,到当时省城安庆西门豆腐坊打杂,栖住在庵堂里,以青灯作伴。周学煇长大后在学堂上学,他看到别的孩子都有母亲相伴左右,几经打听,才知道自己母亲在省城安庆,终于一日,李太夫人与周学煇在安庆豆腐坊相见,母子相拥而泣,那场景无不令在场的仆人动容……

在李太夫人过世之后的一年,将李太夫人遗骨运回家乡梅山宝衣坞厚葬。可能是周学煇感觉愧对母亲,无法报答母恩。在李太夫人墓边,周学煇执意要垒起一堆小土丘,含泪地说,自己百年以后要在这里陪伴母亲,再不能让自己的母亲孤单。他的德行感动了天地神明,一场大雨把宝山坞冲成了一处溪流,汩汩而流的山泉,流过板栗林滋润通透。有人说,那是周学煇思念母亲的泪水,至今那条溪流依然潺潺不息。

民国二十五年,周学煇把李太夫人在省城安庆居住的庵堂进行了修缮,碑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至德周学煇遵先母李太夫人遗命捐资修建大殿并承 诸大善士暨本局同人协力襄助成盛举谨志。

(马民新)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