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政协反映
目前,“一地六县”合作区在规划编制、体制机制、项目建设、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工作推进中存在以下三个“难”。
◆当 前 问 题
一是“难”在形成一个高层级的协调推进机制。目前沪苏浙皖合作各有方向、各有目标、各有重点,如,上海方面着力于“飞地”农业建设,常州方面着力于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无锡方面着力于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湖州方面着力于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规划建设。建立国家层面、“一市三省”省级层面等高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尚需时日,一体化的合作共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难”在推动实质性的合作共赢发展。受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的差异制约,特别是现有行政壁垒和既有利益格局较难打破等因素影响,“一市三省”之间在合作诉求、项目推进、政策制定、要素供给、民生保障等方面仍不尽一致。比如,江苏方面合作的重点是生态保护,上海方面合作的重点是农业发展,浙江方面合作的重点存在同质竞争,很难形成一个协同错位的产业分工。
三是“难”在区域内聚合能力和要素支撑不足。一方面,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区域内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对合作区宣城区域资源要素供给和政策支持倾斜不够。虽然省里专门出台了20条支持政策,但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制约难题仍然凸显。比如,政策明确规定给予用地保障,但郎溪广德区域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仍存在用地指标紧缺、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大等问题。
◆具 体 建 议
一、推动建立多方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在宏观层面上,深入推进皖沪、皖苏、皖浙三个双边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在既有合作的基础上,突出上海、服务上海,在白茅岭农场及其周边区域,围绕上海所思所想谋划工作、开展工作、深化合作。二是在中观层面上,充分发挥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省直各相关单位要在机构建设和权力清单运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土地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三是微观层面上,谋划并做实合作区建设运营的主体,健全完善市级统筹、郎广两县(市)负责各自片区规划建设的职责明确、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锻造具有引爆效益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一是谋划共建航天科技产业园。抢抓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利用广德经开区西区既有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围绕603基地延伸产业链、布局产业链,主动承接上海配套企业,努力打造安徽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集聚区。二是打造郎溪经开区东区和广德经开区三期片区。立足既有产业合作基础,把郎溪经开区东区和广德经开区三期片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点,坚持错位发展,腾笼换鸟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合力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谋划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充分利用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借力光明集团在食品生产、营销方面的领军地位和品牌价值,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的长三角最大的农产品仓储、物流、冷链基地。四是谋划建设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主动对接上海,在合作区谋划建设康养基地,引入一批上海高端教育、医疗资源以及康养产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开发建设和城市治理的新标杆。
三、一体化推进合作共赢的改革创新。聚焦解放思想,全面学习链接沪苏浙的先进理念、革新观念、国际视野,复制推广“青吴嘉”示范区改革经验,在合作竞争中把我省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市场腹地、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合作对接中争取战略主动。聚焦共建共享,突出高端教育联合化、医疗养老共享化、惠民服务同城化、营商环境优质化,加快推动合作区域公共服务政策协同、制度接轨,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环境。聚焦要素保障,对合作区建设重大事项、突出难题、瓶颈制约,加快探索统一规划管理、多元化生态补偿、联保共治、跨区域财税分享、存量土地盘活、要素自由流动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