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江沿线各省市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极大改善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与滨江岸线的环境品质。
但是,八百里皖江的滨江岸线上,滨江观景长廊建设上也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如:⑴长江沿线移民建镇、拆迁以及其他原因而闲置地块存在“藏污纳垢”,包括各种废弃农业废弃物以及农药包装物,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等;⑵一些老港区、废弃的的码头“杂乱差”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⑶长江防护林地中存在大量的“天窗”——宜林荒坡、荒丘、荒(滩)地等地裸露,杂草、杂树丛生;⑷集中连片建设的防护林带林相不高,纯林占比过大,营造的也多是杨树等林分质量差,容易发生杨树病害等等。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把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全力推进皖江两岸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1.加强皖江森林生态景观长廊建设的全流域协同联动、统筹协调工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长江沿线镇村、企业以及道路、河道等管理单位开展长江岸线的生态绿化美化,构筑生态稳定的长江两岸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系统,形成滨江生态景观长廊。⑴以人工造林为主,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屏障,健全长江两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尚未绿化的地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绿化;⑵扩大生态廊道空间,结合国家、省和地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精准造林,消除现有林地中的“天窗”,杜绝“藏污纳垢”现象;⑶树种设计应季节变化明显,不搞千篇一律。
2.高水平编制好皖江两岸森林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工程规划。⑴对重要地段、关键节点细化完善造林绿化、美化方案,乔、灌、草有机组合,形成绿色屏障,并与沿江风光带规划相融合。增强林草植被涵养和调节水源的功能,扩展绿化造林、造景的空间,提高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提升长江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⑵深入调研排查存在问题,对低效退化、受病虫害影响较大的杨树类等纯林进行提质增效。通过伐除残次林木,补植彩叶树和常绿阔叶树种等,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森林质量,如大面积成片种植耐淹、耐旱、成活率高的的中山杉,形成长江沿线一个红树林水上森林的景观;⑶水利、港口以及航道疏浚结合生态廊道建设,统筹布局,多规合一。在相关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中,贯彻生态建设的理念,合理利用弃土与建筑渣土来造地、造景,做好生态景观建设,营造生态防护景观林带,构建大型沿江生态走廊。
3.加强对森林病虫害联合防控。实施长江沿线各省、市跨地域的森林病虫害防控联防合作机制,严格堵死有害生物传染源,严格控制各类病虫病的传播蔓延,保护长江景观生态屏障的安全。
4.充分利用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发挥森林资源经济与社会效益。⑴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注入旅游元素、赋予休闲功能、体现旅游效益,拓展旅游业功能,大力实施“旅游 ”“ 旅游”战略;⑵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增加林业经营者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铜陵市政协委员 交通工程高级工程师 九三学社 汪高社)